
民國100年,彰化縣芳苑鄉永興社區發展協會開始執行農村再生計畫。這是一切的開端,也是日後成功復育三林穟的契機。歷經了4年的知識傳承與
課程的教導,意外的在田野間發現了原生種「番穟」,並於民國104年復育成功。
文史工作者康原老師,依清領時期社區所在地之港口名「三林港」作為紀念,將其取名為「三林穟」。於是永興社區在民國105年6月號召農民們成
立一個能夠保護三林穟的發展空間,並給予當地農產品一個不會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的組織來運作,「保證責任彰化縣芳苑鄉三林港社區合作社
」因而成立。
合作社的服務宗旨主要是以推動社區產業,建構產銷制度,提升農民收入來源。在成立之後,合作社便積極替當地生產之農產品製作產銷履歷驗證書,並送至國立中興大學農產品驗證中心作檢測。最終在107年三林穟通過373項農藥殘留以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鹽的檢測合格後,正式開始在台灣深耕發芽。合作社以契作方式收購社員生產之水稻、花生、三林穟等農產品,由合作社自產自銷。並以永興社區復育成功之三林穟加工開發副產品,同時部分委託國內食品業者廠商代為加工,並簽立合作契約合作代銷。